u-boot文件uboot、uboot.bin、ubtoot.imx
2025-07-31
11
0
在编译U-Boot时,针对i.MX系列处理器(如i.MX6、i.MX8等)生成的 u-boot
、u-boot.bin
和 u-boot.imx
文件有不同的作用和格式,主要区别如下:
1. u-boot
(ELF格式)
- 文件类型:ELF(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)可执行文件。
- 特点:
- 包含调试信息、符号表、代码段、数据段等元数据。
- 可直接用于调试(如通过
gdb
)。 - 通常较大,不适合直接烧录到设备。
- 用途:
- 用于开发和调试阶段。
- 可通过工具(如
objcopy
)转换为二进制或十六进制格式。
2. u-boot.bin
(原始二进制)
- 文件类型:纯二进制镜像(Raw Binary)。
- 特点:
- 由ELF文件(
u-boot
)通过objcopy
去除元数据后生成。 - 仅包含可执行的机器码和数据,无调试信息。
- 需要结合具体的启动方式(如IVT、DCD等)才能被i.MX处理器正确加载。
- 由ELF文件(
- 用途:
- 可作为其他工具(如
mkimage
)的输入,进一步生成带启动头的镜像(如u-boot.imx
)。 - 在部分平台可直接烧录(但i.MX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格式)。
- 可作为其他工具(如
3. u-boot.imx
(i.MX专用镜像)
- 文件类型:i.MX处理器专用的启动镜像。
- 特点:
- 在
u-boot.bin
基础上添加了i.MX必需的头部信息:- IVT(Image Vector Table):定义启动时的入口地址、DCD位置等。
- DCD(Device Configuration Data):初始化DDR、时钟等关键外设的寄存器配置。
- BootROM Header:i.MX BootROM要求的固定格式头。
- 文件大小会因头部信息而比
u-boot.bin
大。
- 在
- 用途:
- 直接烧录到设备的启动介质(如SD卡、eMMC、SPI NOR Flash等)。
- 是i.MX处理器BootROM能直接识别和加载的最终镜像。
关键区别总结
文件 | 格式 | 包含内容 | 用途 |
---|---|---|---|
u-boot |
ELF | 代码 + 调试信息 + 符号表 | 调试阶段使用 |
u-boot.bin |
Raw Binary | 纯机器码 | 中间文件,需进一步处理 |
u-boot.imx |
i.MX格式 | u-boot.bin + IVT + DCD等 |
直接烧录到设备启动 |
生成流程示例
编译ELF文件:
make ARCH=arm CROSS_COMPILE=arm-linux-gnueabihf- mx6ull_defconfig make ARCH=arm CROSS_COMPILE=arm-linux-gnueabihf-
- 生成
u-boot
(ELF)。
- 生成
生成二进制文件:
arm-linux-gnueabihf-objcopy -O binary u-boot u-boot.bin
- 从ELF中提取二进制代码。
生成i.MX镜像:
- 使用NXP工具(如
mkimage
或imx-mkimage
)将u-boot.bin
与IVT/DCD合并:./mkimage -n board/imx6ullevk/imximage.cfg -T imximage -e 0x87800000 -d u-boot.bin u-boot.imx
- 最终生成
u-boot.imx
。
- 使用NXP工具(如
注意事项
- i.MX BootROM要求:必须使用
u-boot.imx
(或类似的带头部镜像),否则处理器无法启动。 - 不同i.MX型号:IVT/DCD的配置可能不同(如i.MX6 vs i.MX8),需参考具体的板级配置文件(如
imximage.cfg
)。